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374.陈氏掌门陈孝功――花鼓灯不能“跛腿走路”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由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机构调查、认定和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单上,凤台县老人陈孝功榜上有名。可问起陈孝功,在当地似乎并没有太多人知晓,但要说起陈孝功的另两个名字――陈敬芝或一条线,在当地可谓是妇孺皆知。
     “我就是个业余玩灯的”
     当记者见到陈老时,他正在舞台上表演,年近90的他在舞台上依然精神矍铄,动作麻利。一旁有观众向记者指点,“他就是一条线!”
     “‘一条线'扭一扭,倒下九十九;‘一条线'回头看,起来一大半;看了‘一条线',三天不吃饭。”这是一首在凤台县广为流传的关于陈老的顺口溜。那么“一条线”的艺名又从何而来呢?陈老的节目结束后,记者在后台见到了这位年近90的花鼓灯老艺术家。
     一番休息后,陈老向记者回忆了“一条线”的由来。原来1937年,当时的凤台县机场竣工,为了庆祝这一喜事,七乡八村的十多个花鼓灯班子都聚到县城里玩灯,陈敬芝所在的灯班子跳得最出色。他扮演的“小兰花”,更是让人赞不绝口。人们都说:“这个‘小兰花'像油线扯的一样。跳起来就像一条丝线在水中摆,动作无比轻盈生动,活像木偶戏里用线牵的一样。”从此,“一条线”的美名传扬开了。
     可在采访中,陈老一再表示,自己一直都是个业余演员。在解放前,他就是个农民,解放后,他虽然一直从事花鼓灯的教学和演出工作,但是用他的话说:“我就是个业余玩灯的,算不上什么艺术家!”
     “那时玩灯只为有口饭吃”
     年近90的陈老,身体依然硬朗、口齿清晰,在交谈中,他讲述了一些陈年旧事。1919年,陈老出生于凤台县陈巷村的一个贫苦农家,没上过学,时常与打锣鼓的哥哥一起玩灯,而宗族中的长辈不许他们玩,认为“玩灯”是伤风败俗的事。
     但是,花鼓灯艺术,深深吸引了孩提时代的陈敬芝。他时常参加凤台、寿县等地有名的四顶山会、茅仙洞会演出,向老花鼓灯艺人学习。1931年及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凤台县地区瘟疫和洪灾频发,当时,有民间传闻,“玩花鼓灯”敲锣打鼓的能祛邪避瘟疫,所以在当地掀起了一次跳花鼓灯的热潮。
     而此时的陈老男扮女装的“兰花”,也走入了艺术上的成熟阶段。因为扮相俊俏、身段优美、唱腔动听、一把花扇在他手中更是上下翻飞,让人目不暇接,很受欢迎。但每每回忆到这段历史,陈老都眉头紧锁,他告诉记者:“那个时候,玩灯是为了有口饭吃啊!我们玩灯的,一到冬闲就一起南下表演,要饭。”
     活到一百岁,教到一百岁
     据陈老介绍,目前他仍在担任凤台花鼓灯艺术学校的教学工作和部分演出工作。回顾七十余载的艺术生涯,以陈敬芝等为代表的安徽花鼓灯,在保留《抢板凳》、《抢扇子》、《双回门》等优秀传统节目的同时,又创作出《花鼓灯锣鼓》、《江淮鼓韵》、《欢腾的鼓乡》等大批反映时代精神的新节目,先后到土耳其、泰国、芬兰、英国和加拿大等国演出。在2002年中国豆腐文化节上,《欢腾的鼓乡》被央视选为开场节目。他的单人舞《游春》和三人舞《抢板凳》等还被搬上了银幕。
     可是,目前最困扰陈敬芝的还是如何培养花鼓灯艺术的接班人,将这项被誉为东方芭蕾的民族艺术完整无缺地传承下去。1984年,在他的多方奔走呼吁下,我省第一个花鼓灯艺术培训班在凤台县成立,而这也是凤台花鼓灯艺术学校的前身。在二十多年的教学中,一批批学生带着陈老的言传身教从这里走向全国。
     可是让他痛心的是,“现在的花鼓灯是一条腿在走路!”
     据陈老介绍,自1953年以来,所有的花鼓灯教学工作都集中在舞蹈这一单一花鼓灯形式上,而对“唱腔”这一难度更大的花鼓灯艺术形式没有进行很好的搜集、总结,使得花鼓灯在传承上出现跛腿现象。
     可喜的是,自去年,凤台县开展了关于花鼓灯唱词的全县征集工作,已征集唱词百首,有望解决花鼓灯的“跛腿”问题。而陈老也告诉记者,希望自己能活到一百岁,教到一百岁,能将原汁原味的花鼓灯艺术“传得越来越广”。
 (来源:中安在线)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