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客人 | 注册特产屋 | 登录特产屋
手机版  二维码  | 领先的旅游特产门户网站 齐全的中国各省市县特产、国外特产,登记查询销售求购特产
东北特产:
辽宁特产 吉林特产 黑龙江特产 内蒙古特产
华南特产:
广东特产 广西特产 海南特产 台湾特产 香港特产 澳门特产
华北特产:
北京特产 天津特产 山东特产 河北特产 山西特产
西南特产:
四川特产 重庆特产 云南特产 贵州特产 西藏特产
华东特产:
上海特产 江苏特产 浙江特产 安徽特产 福建特产
西北特产:
陕西特产 甘肃特产 宁夏特产 青海特产 新疆特产
华中特产:
河南特产 江西特产 湖北特产 湖南特产
国外特产
亚洲特产 欧洲特产 非洲特产 北美洲特产 南美洲特产 大洋洲特产 南极特产
特产大全网 特产大全网
特色文化
www.tcdqw.com
用户名:
密   码:
          


特产大全网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tcdqw 就是域名,记住下次登录哦!
   特色文化 — 特产  —  特产 —  特产   

10283.斋醮科仪音乐:海南道教文化之奇葩


推荐人:-特产屋   分类:     
相关查询:     特产店地图     特产店地图        旅游     旅游

   
    《海南岛史》载:“道教自宋初以来得到历朝信仰而复兴。” 斋醮科仪音乐,在宋初随着江南一带的移民传入海南,它随民间作斋祭祀活动而繁衍并深深扎根,明代已很盛行,是海南省流行很广、影响很大的一种民间音乐。
 海南斋乐独具本土特色 
     民国三十七年版的《海南岛志》云:“道教之于本岛,相当普及,大多数寺庙均属之,全岛道教徒计达三十万人。”当时的海南岛人口仅217万人,道教徒占了14%,可见道教在海南岛影响之大。 
     据史料记载,海南之道教属正一道,亦称火居道。正一道虽侍奉宫观,但仍返家居住,经授职籙(音“录”)的道公平时也务农事,有斋醮活动就为民间设坛祭祀法事。原始宗教与佛道教的融会而形成海南独特的斋醮科仪,斋醮科仪音乐伴随着斋醮的内容目的和适应行持的程序而融变定形。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符策超告诉记者,海南岛的斋醮活动是中原道教天师道斋醮科仪的承传派生,传至海南后,与本土的原始宗教活动结合,汲纳方言俚语山歌调式演变,并与佛教音乐融会成的一种独特的宗教艺术。 
     符策超说,海南移民源流多、文化层次杂,加上原籍少数民族信仰文化理念的不同,使斋醮科仪音乐也有别于中原天师道斋醮科仪音乐。其特点是:声调高、音域宽。诵经念咒与音乐、击乐同步进行。其中诵经念咒语音有官话、粤话、海南话及各种语系,经文的长短句和语音不同致使伴奏经韵虚声衬音多,拖腔拉板长。 
 海南斋乐曾经繁荣 
     斋醮又称打醮,俗称做道场、经忏或做法事,是宗教礼节。“斋”本意为庄敬洁净,“醮”本意为僧道设坛祈神。意味着古人祭祀前沐浴更衣,不食荤腥的仪式。斋醮科仪的行程中道士要身穿道袍,设坛斋醮,演唱经文,祭神度亡,除灾祈福。它始于何时已难查考,至少在明代已形成。 
     斋醮祭祀活动催生了斋醮科仪音乐。明代定安县进士王弘诲曾著文描述当时斋醮祭祀活动景况:“每当公节届期,即云集煈附,若三军奉主帅,曾无敢厥声者”。他还曾赋诗描述斋乐的繁荣:“岁时伏腊走村氓,祝厘(即作斋)到处歌且舞。” 
     海南斋乐与当地平民百姓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社会信仰理念中占据重要位置, 是海南流行范围广、影响深远的一种民间音乐。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介绍完毕海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所有项目,纵观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丰富。有传统的手工艺,也有历史悠久的说唱文学,其中不乏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遗存。但是,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掩盖不了现实保护之痛。 
 人亡艺绝不是危言耸听 
     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靠艺人的口传心授。因此那些掌握着传统技艺的传承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核心与纽带。 
     制陶老人羊拜亮已经年过八旬,织锦艺人容亚美也已年过半百,儋州调声传承人唐宝山、黎族民间打柴舞传承人黄家近、临高人偶戏传承人陈少金、王春容,这些从我省走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后继无人的窘状。 
     “人亡艺绝不是危言耸听。”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符策超,面对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局面,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加快对传承人的调查,积极筹建传习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的长效机制,避免人亡艺绝的出现。 
 后继无人传承断代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剧,传统文化逐渐被主流文化边缘化。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习传统技艺,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后继无人、传承断代的危机。 
     符策超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民间、流传于民间,传承同样离不开民间。离开了民间的生活土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如无水之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百姓的积极参与。 
     目前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一种有效的推广模式,正确引导人们学习非物质文化的传统技艺,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经济效益,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主动学习,才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绵延不断。 
 非遗应加强“活”态保护 
     从目前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看,人们习惯于参照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简单地嫁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典型的搜集、整理、拍录三步走原则。 
     符策超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靠人,离开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没了生机。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发挥民众的主体作用,在活态传承中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保护工作要从被动保护向主动保护,从单一保护向全面保护,从静态保护向“活态”整体性保护转变。只有迅速建立起一整套的科学保护机制,才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扬名世界。(记者 黄晶)
 (来源:海南日报)


 






     分享到


    查看推荐人:-特产屋的其它特产


我要留言    留言人: 更多评价
印象:
内容:
  验证码*  (* 请在左框中填写小图中字母或数字)
 

 
 
 
 
淘宝推荐相关特产销售
 
 
本网站所属权:特产大全网 Email地址: 444853730@qq.com 官方QQ: 444853730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特产大全网  渝ICP备08100157号
Copyright. ©2008 tcdqw.com, All Specialty in the site.All Rights Reserved
2214